关于绿色,关于技术
――世博会的两个感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已经几个月了。面对这送到家门口的精彩世界,面对这个学习世界、感悟世界的大好机会,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从7月开始,我乐此不疲地观摩着这世博会,现在应该已经不下10次了。应该说,参加世博会的大部分国家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馆、许多企业馆和许多案例馆,都已经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世博护照也密密麻麻地盖满了各个场馆的印章。
可能很多人会关心我在世博会上看到了些什么,哪些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触发我更多的感悟。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世博会给我留下最多印象的,是让我在很多地方看到绿色生活的未来。
保护环境,提倡绿色生活是越来越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话题。就我们的祖国而言,四川汶川地震、台湾八八风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这些灾难哪一次不是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在太平洋联合馆看到的图瓦卢,据称按现在的地球变暖速度,50年后将沉入海底,而亚洲联合馆中的马尔代夫,这个许多人梦中的度假胜地,也不得不准备花费巨资国外买地整体搬迁以应对海岛的被淹。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尽早开始尽可能绿色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我们的责任。
绿色生活的美好未来首先是绿色的能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供电也是在很多国家的国家馆都可以看到的。世博会里虽然几乎没有看到金属切削的影子,但诸如中国国家馆巨大的风力发电用内齿轮和瑞典馆的风力发电轴承,还是让我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我们的金属切削行业。
其实风力发电就制造而言,除了某些风叶的增强塑料纤维合成材料之外,加工对象的工件材料、几何精度都不算有太大的挑战,真正有些挑战的是风电设备的尺寸。动辄3m的孔径,10以上的齿轮模数,对于我们很多金属切削工作者而言,几乎是绝少碰到。因此,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金属切削刀具制造企业,在知识、工艺、设备、经验上都毫无技术积累,几乎把这一块市场向国际厂商拱手让出。
其实,国际厂商也不是与生俱来就具备这样的技术积累,能够直接向用户提供这样或那样的符合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的。但是,他们的许多人员善于从客户那里收集客户未来技术发展需求的各种信息,结合自身对金属切削行业的了解,分析客户需求,研发符合客户未来工艺发展需要的刀具,必要时也会投资与这些刀具相关的技术或设备。这种与客户同步开发产品的方法使他们常常在客户开始批量生产时就能提供符合客户需要的刀具,从而让客户感到满意。反观国内的许多企业,他们并不要求了解客户下一步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工艺问题,而是仅仅了解客户那里现在哪些刀具的需求量大而自己有可能做出来,然后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简单的仿制,对客户的需求基本上只了解所谓“冰山一角”。
其实,我们从世博会上可以了解我们的许多客户下一步想要干什么。比如我在企业馆的上汽通用馆,看到了通用汽车所设想的2030年的汽车,在摩纳哥馆,看到了世界上第一辆清洁能源跑车,还有巴西可以用汽油也可以用酒精的汽车甚至飞机。这些汽车和飞机在将来使用的材料如何?工件的精度如何?对刀具将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这恐怕是我们想要摆脱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开发产品、摆脱拾别人牙慧的地位的厂商现在就应该去考虑的问题。同样,法国馆、日本馆、震旦馆等展出的机器人,其加工对我们有些什么要求,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
在世博会上,还有许多场馆展出了节水、节电、变废为宝的各种保护环境的理念、措施和成果。我觉得我们在生产和使用刀具的过程中,也应该想想怎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为了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做了不少有害于环境的事,包括肆意挥霍着我们有限的资源。比如,为了降低那么一点点的采购成本,减少了高速钢中的钨当量,结果导致刀具寿命大幅度缩短,刀具上所有的资源,包括钢材、我们的劳动成本,冶炼、轧钢、锻打、热处理等高耗能环节的大量能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被白白浪费,从而既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又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是得不偿失。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制造使用寿命更长的刀具,就是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空间。当然,这种刀具使用寿命的提升是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少增加甚至不增加资源消耗为前提的,类似于硅太阳能电池板这种在制造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与电池生命周期所能够产生的电能大体相当的情况,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世博会另一个引起我关注的,是在世博会的“生命阳光馆”。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展馆希望通过各个展项的展示,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并展望残疾人未来的美好生活。我在电视里看一个关于生命阳光馆的专题片,它讲述了三组残疾人志愿者的故事。这三组残疾人志愿者,一组是一位下肢残疾者,每天坐在轮椅里微笑着欢迎光临生命阳光馆的游客,一组是一对盲人情侣,还有一组是一位好像是年仅13岁的聋人,她在世博会上为大家演奏钢琴。
比起健全人而言,残疾人总是显得有些不足。那对盲人志愿者在生命阳光馆里担任“天视奇观”体验区的引导员。记得他们告诉记者,那个体验区是一个没有光线的区域,健全人体验时有的会吓到蹲在地上不肯起来,有的会忍不住打开手机照明,也有的会被吓哭。但那对于盲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比这个体验区更黑,而且他们不是体验几分钟的黑暗,他们是一辈子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
但是,盲人引导员长期在黑暗中生活的经历却让他们的听觉、触觉、嗅觉等都比一般的健全人要来得敏感。他们能在黑暗的环境中比一般的健全人适应得多,他们照样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样,勿需讳言,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是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在这点上我们似乎先天不足,有点像盲人看不见路一样看不见技术的奥秘。但这种状况却也能锻炼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发展我们的技术。如果认为我们的“视力”不好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我们才会真的失去更多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借助国际的先进技术,我们也没有必要从新发明一遍轮子。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可能的先进技术,就像生命阳光馆里那位下肢残疾者的汽车和轮椅,或者是那位听力残疾者的助听器,没有这些先进设备的帮助,他们的成功要困难得多。但仅仅依靠这些先进装备是一定不够的。我想戴助听器的少年听力残疾者不会很少,但像那位女孩那样在评委不知道她有听力障碍,没有这方面同情分的情况下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并能获得少年组季军的,却一定不会多――这更多的是因为她自身的努力和拼搏。
因此我认为,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与我们自身的系统融为一体,与我们自己的系统协调地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同胞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勉、共进、共赢。
(作者:切削技术网站首席执行官 杨晓)